北方匠師所稱“四腿八”,又叫作“四腿八叉”,這里的“叉”字,讀音zhā,是向外張開之意,如手張開著叫“挲著手”。“四腿八”的大名應該是四足“側腳”,宋代李誡《營造法式》:“凡立柱并令柱首微收向內,柱腳微出向外,謂之側腳。” 所謂側腳,就是四足下端向外撇,上端向內收,在《魯班經》中稱之為“梢”。凡家具正面有側腳的叫“跑馬”(形如馬跑的時候前后腿騰開的樣子),側面有側腳的叫“騎馬”(形如人騎在馬上兩腿叉開的樣子),正面、側面都有側腳的就叫“四腿八”。
“四腿八”的側腳表明了家具與建筑的淵源,即在結構上,吸取了大木梁架的造法。大木梁架的柱子多用圓材,直落到柱頂石上,為了穩定,柱子多帶側腳,下舒上斂,向內傾仄,并用橫材額枋等連接。早年曾追隨梁思成先生參加營造法社的王世襄先生,在其研究中將保留了大木梁架的基本造型特征的,以圓材、直足、直棖和“四腿八”為基本形式的明式家具,歸類為明式無束腰家具。
在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看到的家具,其造型普遍使用了“四腿八”的側腳和收分作法。故宮博物院的胡德生先生在著述中提出:“側腳、收分、馬蹄的使用,標志著宋代家具已開始進入科學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