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家具|圈椅,是古典家具中一個典型代表,是由交椅演變而來的。因主要是在室內使用,人們保留了舒適的椅圈結構,去掉了交椅中可折疊的腿式結構,以木板為坐面,下設固定的四足,故圈椅的坐面以上仍然保留著交椅的原形。圈椅一般陳設在正屋八仙桌的左右兩側。
圈椅的圓弧形的靠背及扶手和交椅一樣,對木材的紋理選用要求很高,也很費料,講究的采用是“三拼”,一般則采用“五拼”。
從結構上看,明式圈椅有兩大類常規做法。第一種,即前腿與鵝脖(扶手下的立棖)為同一根木材,后腿與靠背的立棖為同一根木材,靠背板攢框嵌板而成,其上略有浮雕裝飾。座下三面均裝有壺門式雕花券口牙子。圈椅的鵝脖(前腿上端)一般是曲線的,與椅圈與立柱、鵝脖與扶手、靠背板與椅圈之椅圈之榫結處,均裝有皺花邊的花牙。腳跟處裝有步步高管腳棖,其下亦裝有皺花邊的腳牙。第二種,鵝脖和椅圈立柱與腿足分別制作,是圈椅的另一類結構形式。靠椅座下采用面板、束腰、托腮、牙板、三彎腿、龍爪足、托泥的結構形式。靠背板上有精美的浮雕裝飾。靠背板、后立柱、鵝脖均裝有曲邊花牙。高束腰的兩側裝有圭柱,嵌有絳環板式的浮雕螭龍裝飾。托腮較寬。三彎腿與壺門式牙子榫接得很好,渾然一體,其上有卷草紋浮雕。龍爪足下有須彌座式托泥。托泥也采用壺門式牙條。
另有一種圈椅,背板高過椅圈,稍向后卷,可以搭腦,更為舒適。還有一種圈椅的椅圈通過兩條后角立柱后并不向下延伸,無扶手,造型新穎。
清式圈椅式樣和明式無大差別,只是制作數量減少。原因是清代有許多更加豪華舒適的椅式,宜于室內陳設擺放。而圈椅造型十分簡樸,又不便于添加裝飾,制作工藝難度相對比較大,所以制作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