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高205.7厘米,寬119.7厘米,深57.5厘米
此柜闊逾1米,體量甚大。柜通體方材,上有外膨柜頂,硬擠門,門上木軸上端納入柜頂,下端納入有臼窩的橫棖,柜門下有悶倉,再承以壸門牙板,這是典型的圓角柜結體,但處處見方的做法,已屬圓角柜的變體。柜裝飾極奢,通體髹黑漆,嵌薄螺鈿,柜頂、腿足、橫棖和牙板飾以梅、竹、桂、菊等各色折枝花卉,工細纖巧。柜門攢框平鑲門心,髹漆后得以形成平整畫面,兩扇柜門合為一副通景畫,乃是元明清以來常見的《乘槎圖》(圖1-2),反映傳說中的古人承槎入天河事:遠處云霧縹緲,古木叢簧間一處仙宮,山石秀麗,仙鶴引項,平臺上擱置石墩,仙女或坐或立,兩旁有侍女持傘侍立,平臺周匝有仕女各持寶物做進獻狀。
云霧中河水傾瀉而下,水勢蜿蜒,由遠至近,自山間流出,有一長須老者,乘枯槎漂流(圖1-3),旁邊山腰處平臺高筑,上有一僧為乘槎者吸引,欠身觀看,身后古剎半藏山間。畫面近處河流趨于平緩,岸畔楊柳依依,兩老者指指點點,概是在談論那順流而下的乘槎老者。
乘槎漂流的老者(柜門局部)
畫面左側有題詩:“渺渺渾無際,孤查(槎)逆上流。濤翻千丈雪,波隱萬里洲。已自鄰天闕,寧知逼玉樓。回途輕借問,方識犯牽牛。”鈐朱文印“魯齋”。書法神采飛揚,風格近董其昌。“魯齋”者,或即康熙時人滑彬(字魯齋),曾為河南縣令(關于滑彬與此柜的考證,另有專文,不再贅述)。
康熙時期是漆家具制作的重要時期,這時的宮廷家具或官作家具,結構上承明式簡樸風格,但裝飾趨于華麗,所見多以折枝花卉、纏枝花等裝飾結構部件,平面諸如柜門、屏心等處多以精美花鳥或山水圖案裝飾,這一風格一致延續到乾隆早期。此柜體現的正是當時的家具風貌,螺鈿工藝繁雜,樹木、建筑、人物多鑲嵌而成,山石則多灑螺鈿而成,雖然是單色圖版,已然令人驚心動魄,原物之精彩,使人神往。這里可舉一例傳世的黑漆嵌螺鈿山水人物圖盒為參考(圖1-4)可以一窺這種螺鈿工藝。
這件柜子既不像進貢物品,亦不像普通的外貿家具,何以流落國外,也許還有更多緣由,可惜不知現在身在何處。
歷來所見薄螺鈿立柜,不論實物還是影像,鮮有能及此柜圖案之精美,立意之高遠者,更不要談它極高的研究價值了。
(二) 木嵌螺鈿花卉紋方角柜(圖2-1)
明晚期,高193.7厘米,寬99.7厘米,深61.6厘米
筆者所知,此種方角柜類似者最少有四例,除此件外,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的裝飾》中選有一件作為嵌螺鈿實例,并注明為黃花梨木嵌螺鈿而成,花紋的邊緣皆嵌單根銅絲作界。另兩件為一對,現為法國漆家具藏家羅漢先生(Laurent Colson)收藏(圖2-2),該對柜子表面薄擦黑漆,木質莫辯,鑲嵌手法與王世襄先生所述如出一轍,且知柜門為數板拼成,并由銀錠榫連接,是一種較為少見的做法。羅漢先生曾對該對柜子做過碳十四檢測,確認為明代晚期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