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明式家具呢?明代的家具流派眾多,除了以蘇州為中心的蘇作文人家具外,有以皇家為代表的金漆、黑漆描金、朱漆描金皇家大漆家具,也有鮮明特色如以晉作為代表的流派,還有其他多種民俗家具流派。明代,文人(仕)地位高,地位僅處于皇家之下,但文人的偏好對社會的影響力卻超過皇家。因此,受當時文人影響極深的蘇作文人家具在那個時候對社會的影響力很大,并且影響了當時其它家具流派的形制變化。后人將這一影響延續到清早期的文人家具流派,稱之為“明式家具”。由于受文人影響深遠,也有人稱它們為“文人家具”。
具有含蓄的精神愉悅感
明式家具的美感在于其構造符合人體自然生理結構。作為日常生活坐臥的器具,明式家具并不以放松身體為目的,反而是要人端正姿態。這體現出文人導向,是對人的修養與自省。同時,明式家具在設計上是以人體為基本尺度,其構造符合人體結構,讓人感到更舒適、貼切;也因其符合人體生理,而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可以久坐久臥而不倦。
在選材上,家具木料的質地要有耐用性和保存性,顏色要與室內環境相協調,整體色彩素樸,反對濃艷。一屋子的明式家具,尤其是硬木家具,在整體的色澤上偏暗,整個家具并不是以精神放松作為設計理念。參照現代人的體驗,身處明式家具的環境中會感到精神并不輕松,不如現代家具放松和隨意。明式家具所營造的居住環境從整體上是導向人的精神內省,整體構造方正、簡約,目的是讓人在其中感受到寧靜,而不是松弛。從審美來說,這也說明中國的生活美學并不是感官的放縱,而是對感官欲望的節制,也就是說美感來自感官體驗的內心化。
明式家具多用直線,其寧直不彎的線條內在里有一種重視自然、強調個性風格的意識。這種審美追求內化于明代家具的制作中,超越實用性,使得明式家具如同藝術品一樣帶有某種形而上的追求。由于家具是每天須臾難離的器具,這種形而上的美也就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這種器具的美指向內心。
文人趣味與民藝技藝的結合
文震亨的《長物志》是明代文人生活美學的典范之作。《長物志》全書共12卷,廣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幾榻、器具雜品之屬、位置、衣飾、舟車、蔬菜、香茗等等,無不成為文人傾注美感意識、表達自身趣味所在。《長物志》傳達出明代文人在生活中追求的審美情趣多傾向于尚古、高雅、幽靜,也是明代文人生活美學深受其藝術審美的影響。
除家具外,上述種種“長物”多為日常生活非必需的事與物。而古今中外,審美都以“無用”為前提,“有用”會對審美造成傷害,妨礙審美鑒賞的產生。但明代的家具恰恰體現了中國人在日常用具與審美之間的連續性,并未將日常生活與審美對立起來。
到了晚明,雅與俗具有了內在互通性。文人用審美情趣為自身創造了一個審美空間,作為陶醉其中的生活領地,以逃避明代社會政治的瑣碎。不同于其他的閑適雅玩之事,家具乃是生活中的器具,其實用性遠遠超過其他事物。家具作為文人營造審美空間中最重要的器具,也無可避免地融入了文人的審美情趣,從而使得長期以來中國工匠藝術與文人藝術相互隔離的局面得以打破。